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方法
1 目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灌溉管理較為盲目,缺乏條理性 我國農田水利的灌溉管理過程中缺乏較強的條理性,表現出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技術應用、開發管理以及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無法兼顧,人們對于農田水利灌溉的管理規章缺乏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了解。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工程管理過程中的糾紛事故,進而不可避免出現規劃無序、管理無度、科技含量低等隱患。 1.2灌溉管理較為粗放,缺乏規范性 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的建設標準也不夠明確,因此就導致了管理模式的粗放性,很難保證節水增產的社會經濟效益。并且目前形勢下,我國很多地區在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過程中經費也較短缺,這就不可避免會造成一些水利工程建設中偷工減料現象的發生,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模式也較為粗放,這樣很難真正發揮出水利工程應有的價值。 1.3灌溉工程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耗材的成本也增加了。但在實際操作中,灌溉水收費標準的低,收繳率不高,拖欠、截留、挪用灌溉水的情況經常發生,嚴重制約了灌區可持續發展。灌溉水費收入不到位,在長期負債經營現狀下灌溉管理,管理人員的工資難以保證,管理團隊松散,導致很多運河系統出現流離失所管現象,造成公共資源浪費。 1.4灌溉工程管理體制不健全 水利工程農田水利管理制度是指有關部門使用某種形式的組織,并將它們組合成一個合理的有機系統,通過科學的方法實現管理目標和任務。由于農田水利設施和管理涉及點多、線路長、范圍廣泛,在復雜的形勢下,管理的難度加劇。大中型水庫,干、支渠橋涵閘管設施等,由國家直接管理,但大多數建筑勞務費用由當時的公社灌水勞動自由或很小資助完成的,由水利部門牽頭負責日常維護和管理,硬件維修費用由一般政府的財政援助或集體經濟的提供,人工成本的航道疏浚一般認為歸于集體,管理的主要形式是通過組織農民完成灌溉工作。 2 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有效途徑 2.1科學運用小畦灌水技術進行灌溉 小畦灌技術主要是通過阻滯奠定了淺水使用該技術的基礎上,提高灌水均勻度,節水效果增強,而最重要的是投資少,操作方便,由于灌溉部門還沒有購買土地先進平整設備的能力,用簡單的測量工具或可視化方法,基本滿足要求。土地平整是提高地面灌溉技術和灌溉質量,縮短灌水時間,提高勞動效率和節水灌溉的重要措施,農田表面光滑的水和灌溉深度分布比較均勻,可提高油田地面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勻度。 2.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健全農業節水體系 為了抗旱保豐收和增加糧食產量,必須堅持科學發展為指導,樹立全局意識,在宏觀上把握節水問題。因為農業節水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問題、技術問題,而且是一個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它涉及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方式、產業結構調整、種糧效益和農民的切身利益等諸多方面。這些問題都不是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因此,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需要多個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統籌考慮制約農業節水發展的各種因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節水農業技術體系。 2.3建立健全節水補給制度以不斷加大農業節水投資 目前形勢下,我國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的資金投入來源一般是通過集體出資、農民籌資、國家補助建設3種途徑來籌集的。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資金投資都很大,而國家對這方面的補貼政策卻并不高,大部分的資金還需要農民自己來籌集完成,F今雖然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相對于地方而言,農民群眾還很不富裕,很難應付繁重的節水工程投資;谏鲜鲈,各級政府應當對農業節水工程充分引起重視,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 2.4適時將溝灌灌水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中還應適時采用溝灌灌水技術,即改變傳統模式的全部濕潤地面的方式為局部灌溉模式來實現農業生產的灌溉。局部濕潤灌溉模式的溝灌灌水技術對農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有著積極而深遠的現實意義。這項技術的采用不僅一定程度上使苗間土壤的蒸發量在土地總量的比例逐漸降低,還可以更好地促進莊稼對土壤水分的吸收,使地苗根系更加深入土層之中,也有利于深層土層的儲水給水。 3 結語 一個高質量的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應當對農田灌溉期間的人力物力消耗起到一定的助力,有效降低工程損耗,并且在灌溉設施配備上也應當更方便人們的操作。在此基礎上,該項工程的建設應當具備高標準的灌水均勻度和技術操作效率。因此,在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設中必須加強管理,從地區實際如地質地貌、氣候特點和人文地理等因素出發,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構建一個完備的并含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農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 參考文獻 [1]仲海霞,張振元.探討提高農田水利灌溉質量的有效措施[J].民營科技,2012(8). [2]張波.淺談農田水利灌溉[J].才智,2010(21). [3]金桂國.農業節水灌溉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9).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甲306號(水利綜合樓)532室 郵 編:100053 電 話:010-63204992 63203738 傳 真:010-63203089 http://www.cmhqqftz.buzz E-mail:shuiligaojian@126.com
京ICP備13014720號-1 © 2001~2020 水利水電市場網 版權所有